醉拳

要談這種武術可能會有點敏感,它是在1979年,由著名的導演、武術指導袁和平先生,為成龍打造的一部同名電影所捧紅。而關於電影中的醉拳動作,袁和平先生在一次專訪中是這麼說的:
“有次片商請我吃飯,席間有人喝醉了,手舞足蹈地很好笑,老闆就說『有沒有醉拳的』?我說有,那就拍部《醉拳》啦。 雖然確實有醉拳這套武術,但戲裡的「醉拳」卻是我全新構思的,拍的時候還沒想好,一邊拍一邊想,拍了一個多月才想出來。」”


 



所以其實到底有沒有醉拳存在,都是個大問號,嚴格說起來,自1979年之後出版的相關口訣、書籍、套路,如南北醉拳的說法,形醉意不醉等,簡單來說,就是如在電影中有聽說過或看過的內容,多半是出自許多武術愛好者們接續袁先生電影風格的延伸創作,或許您也曾聽到許多對武術史有研究,知情的朋友們,對這種現代創作的醉拳顯得極為排斥。但敝人認為這也無可厚非,本來在中國歷史上,舉凡地方文化、舞蹈、宗教等,就時常都是出自過去紅極一時的戲曲。只是經過長時間的傳承和許多人的重視,時間久了漸漸就演變成傳統。


 



不過,現象倒也帶來了點研究上的不便,就像袁先生說的,確實有醉拳這套武術,但相關的歷史資料受電影影響,反變得真假難辦,想要確認真正傳統醉拳的歷史及樣貌實在是非常的困難,故我所能提出的都是傳聞證據。老一輩的許多武術家習武,多半是依靠口傳,如果老師再多一點鄉音,更是無法確定它的正確用字,後來我用了許多線索,也完全無法找到相關的資訊,故只能就當時學到的印象來介紹。


 



敝人在是過去一次很偶然的狀況下,透過朋友的推薦,認識了一位練有家傳醉拳的外省老伯伯,會提這一段,正因為他所學的醉拳,很明顯的就與現代常見的醉拳風格迥異,從口訣招式到都不一樣。伯伯非常親切,以經營油行為業,從沒收過學生,似乎除了客人以外身邊也沒什麼親人,前幾次拜訪,他只大略了指點一些個人對武術的見解,可能是獨居久了,多去幾次之後,變成每次去到他那裡時,都會看到他顯得非常開心的出來迎接。正式開始學時,伯伯本打算一毛錢都不收的免費教學,不過我還是堅持,按外面學國術的行情每個月塞紅包給他,本來怎麼都不願意收下的伯伯,在聽到這些都是我自己打工的收入後,才欣然接受。


 



伯伯的醉拳相當的實用,是從他父親那裡傳下,沒有明確的套路,也沒有像現代醉拳的套路那樣,有倒地後立即跳起、或是前後空翻等動作,主要是一些在拳路上的變化要領,一樣是有點難度,只是難的地方不太一樣。舉例來說,有一個名為「賴」的動作,就是在對方攻擊來時,使自己的身體像醉漢一樣賴在對手身上,來阻止攻擊,這部份我在研究日本的忍術時,也看過據說是最後一位日本古代忍者的初見 良昭 先生示範類似的招式。


 



另外,有一個步法叫「繞」,這個動作和八卦掌以斜打正的動作很像,以斜打正是在進攻時斜斜的走向對手,即使遇到對方反擊,既可以減緩攻勢,又有利於我方進行攻擊。但不同的地方在於,伯伯的醉拳是“以圓打正”,主要是閃躲的技巧,運用得當的話可以用非常小的動作就閃過對方的攻擊。


 



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觀念,叫「以敗為勝」,一般武術很難接受這種想法,通常都是以退、跌倒為輸,但伯伯的醉拳卻有許多在這種明明已無動作可為狀況下的反應招式,如不是親身經歷過可能很難體會。這些對我日後習武的心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,除非是比賽,有規則的限制,而以世界之大,武術之廣博,勝負不見得就像我過去,表面上認知的那樣。


 



有趣的是,伯伯雖然打的一手好醉拳,不過私底下其實滴酒不沾,純粹是靠自己研究,再加上偶爾觀察朋友喝醉後的行徑揣摩而成,我和伯伯一直學到,他認為能指點的部分已差不多告一個段落,恰逢伯伯的住家兼店面要進行拆遷改建,他表示剩下應用的部分其實都得靠我自己將來自行體會,在搬家之後就沒有他的消息,應該也已經不在了,但我一直很感謝他連家傳的武術也願意傳授,即使到現在很多當時學的動作還都派的上用場。


Yorumlar

Popüler Yayınlar